NanoPi M1 Plus/zh

From FriendlyELEC WiKi
Revision as of 04:07, 20 January 2018 by Wuweidong (Talk | contribs)

Jump to: navigation, search

English

Contents

1 介绍

概览
正面
背面
  • NanoPi M1 Plus是友善之臂团队面向企业用户、极客、发烧友群体推出的一款专业级开源嵌入式主控板,它的大小只有树莓派的大约2/3,可运行Debian、 Ubuntu Core、Android等嵌入式操作系统。
  • NanoPi M1 Plus采用了全志四核A7高性能处理器Allwinner H3,配备1G DDR3内存和8GB eMMC高速闪存,集成WiFi蓝牙、红外接收器,并带有千兆以太网、USB 2.0、HDMI输出、音频输入输出、DVP摄像头等接口,支持TF卡启动运行系统,兼容树莓派GPIO,拥有独立的调试串口。

2 资源特性

  • CPU:Allwinner H3, Quad-core Cortex-A7@1.2GHz
  • GPU:Mali400MP2@600MHz,Supports OpenGL ES2.0
  • DDR3 RAM:1GB
  • eMMC: 8GB
  • Wireless:802.11 b/g/n
  • Bluetooth:4.0 dual mode
  • 天线: Wi-Fi和蓝牙共用, 板载陶瓷天线及IPX天线接口
  • 网络:10/100/1000M以太网
  • 音频:3.5mm耳机座 & Via HDMI
  • 麦克风:板载麦克风
  • 红外:板载红外接收模块
  • USB Host:USB 2.0 x 3,其中两个是标准A型接口, 另外1个是2.54mm排针
  • MicroSD Slot:x1
  • MicroUSB :支持供电和数据传输,有OTG功能
  • 视频输出: HDMI 1.4 1080P高清显示, CVBS
  • DVP Camera接口:24pin,0.5mm间距竖直贴片FPC座
  • 调试串口:4Pin,2.54mm排针
  • GPIO: 40pin, 2.54mm间距,兼容RasberryPi2的扩展GPIO,含UART, SPI, I2C, I2S/PCM, SPDIF-OUT, IO等管脚资源
  • 按键:电源按键x1,复位按键x1
  • LED: 电源指示LED一个, 系统状态指示LED一个
  • PCB Size: 64 x 60mm, 沉金工艺
  • Power Supply: DC 5V/2A
  • 温度工作范围:零下30摄氏度到80摄氏度
  • OS/Software: u-boot,Debian,Ubuntu-Core,eflasher,Android

3 接口布局和尺寸

3.1 接口布局

NanoPi M1 Plus接口布局
  • GPIO管脚定义
Pin# Name Linux gpio Pin# Name Linux gpio
1 SYS_3.3V 2 VDD_5V
3 I2C0_SDA / GPIOA12 4 VDD_5V
5 I2C0_SCL / GPIOA11 6 GND
7 GPIOG11 203 8 UART1_TX / GPIOG6 198
9 GND 10 UART1_RX / GPIOG7 199
11 UART2_TX / GPIOA0 0 12 GPIOA6 6
13 UART2_RTS / GPIOA2 2 14 GND
15 UART2_CTS / GPIOA3 3 16 UART1_RTS / GPIOG8 200
17 SYS_3.3V 18 UART1_CTS / GPIOG9 201
19 SPI0_MOSI / GPIOC0 64 20 GND
21 SPI0_MISO / GPIOC1 65 22 UART2_RX / GPIOA1 1
23 SPI0_CLK / GPIOC2 66 24 SPI0_CS / GPIOC3 67
25 GND 26 SPDIF-OUT / GPIOA17 17
27 I2C1_SDA / GPIOA19 / PCM0_CLK / I2S0_BCK 19 28 I2C1_SCL / GPIOA18 / PCM0_SYNC / I2S0_LRCK 18
29 GPIOA20 / PCM0_DOUT / I2S0_SDOUT 20 30 GND
31 GPIOA21 / PCM0_DIN / I2S0_SDIN 21 32 NC
33 NC 34 GND
35 NC 36 NC
37 GPIOA9 9 38 NC
39 GND 40 NC
  • Debug Port(UART0)
Pin# Name
1 GND
2 VDD_5V
3 UART_TXD0 / GPIOA4
4 UART_RXD0 / GPIOA5 / PWM0
  • USB 针座
Pin# Name
1 5V
2 DM
3 DP
4 GND
  • DVP Camera IF 管脚定义
Pin# Name Description
1, 2 SYS_3.3V 3.3V电源输出给外部摄像头模块
7,9,13,15,24 GND 参考地, 0V
3 I2C2_SCL I2C时钟信号
4 I2C2_SDA I2C数据信号
5 GPIOE15 普通GPIO, 施加给外部摄像头模块的控制信号
6 GPIOE14 普通GPIO, 施加给外部摄像头模块的控制信号
8 MCLK 提供给外部摄像头模块的时钟信号
10 NC 没有连接
11 VSYNC 外部摄像头模块输出给CPU的行信号
12 HREF/HSYNC 外部摄像头模块输出给CPU的场信号
14 PCLK 外部摄像头模块输出给CPU的像数点信号
16-23 Data bit7-0 数据信号
说明
  1. SYS_3.3V: 3.3V电源输出
  2. VDD_5V: 5V电源输入/输出。当电压大于MicroUSB时,向板子供电,否则板子从MicroUSB取电。输入范围:4.7~5.6V
  3. 全部信号引脚均为3.3V电平,输出电流为5mA,可以带动小负荷模块,io都不能带负载
  4. 更详细的信息请查看原理图:NanoPi-M1-Plus-1702-Schematic.pdf

3.2 机械尺寸

NanoPi-M1-Plus-1702-Drawing.jpg

详细尺寸:pcb的dxf文件

4 快速入门

4.1 准备工作

要开启你的NanoPi M1 Plus新玩具,请先准备好以下硬件

  • NanoPi M1 Plus主板
  • microSD卡/TF卡: Class10或以上的 8GB SDHC卡
  • 一个microUSB接口的外接电源,要求输出为5V/2A(可使用同规格的手机充电器)
  • 一台支持HDMI输入的显示器或者电视
  • 一套USB键盘鼠标,同时连接还需要USB HUB (或选购串口转接板,要PC上进行操作)
  • 一台电脑,需要联网,建议使用Ubuntu 16.04 64位系统

4.2 经测试使用的TF卡

制作启动的TF卡时,建议Class10或以上的 8GB SDHC卡。以下是经友善之臂测试验证过的高速TF卡:

  • SanDisk闪迪 TF 8G Class10 Micro/SD 高速 TF卡:

SanDisk MicroSD 8G

  • SanDisk闪迪 TF128G 至尊高速MicroSDXC TF 128G Class10 48MB/S:

SanDisk MicroSD 128G

  • 川宇 8G手机内存卡 8GTF卡存储卡 C10高速class10 micro SD卡:

chuanyu MicroSD 8G

4.3 制作一张带运行系统的TF卡

4.3.1 下载系统固件

访问下载地址下载需要的固件文件(officail-ROMs目录)和烧写工具(tools目录):

使用以下固件:
nanopi-m1-plus_friendlycore-xenial_3.4.y_YYYYMMDD.img.zip 基于UbuntuCore构建的FriendlyCore系统固件,使用Linux-3.4.y内核
nanopi-m1-plus_friendlycore-xenial_4.x.y_YYYYMMDD.img.zip 基于UbuntuCore构建的FriendlyCore系统固件,使用Linux-4.x.y内核
nanopi-m1-plus_debian-jessie_3.4.y_YYYYMMDD.img.zip Debian-Desktop系统固件,使用Linux-3.4.y内核
nanopi-m1-plus_debian-jessie_4.x.y_YYYYMMDD.img.zip Debian-Desktop系统固件,使用Linux-4.x.y内核
nanopi-m1-plus_eflasher_3.4.y_YYYYMMDD.img.zip eflasher系统固件,使用Linux-3.4.y内核
nanopi-m1-plus_eflasher_4.x.y_YYYYMMDD.img.zip eflasher系统固件,使用Linux-4.x.y内核
nanopi-m1-plus_android_YYYYMMDD.img.zip Android系统固件,使用Linux-3.4.y内核
烧写工具:
win32diskimager.rar Windows平台下的Debian/Ubuntu系统烧写工具,Linux平台下可以用dd命令烧写Debian/Ubuntu系统
PhoenixCard_V310.rar Windows平台下的Android系统烧写工具,注意:Android系统固件禁止在Linux平台下用dd命令烧写
HDDLLF.4.40.exe Windows平台下用于格式化TF卡的工具

4.3.2 Linux-3.4.y和Linux-4.x.y系统固件差异

  • Linux-3.4.y内核为CPU芯片厂商全志科技官方提供的内核,全志为该内核做了十分多的定制开发,所以该内核完善度高但是不够纯净,对应的系统固件发热量较大;
  • Linux-4.x.y内核仍在不断地完善中,并且尽可能地保持和Linus Torvalds主线内核一致,该内核拥有和主线内核一致的特性,是一个比较纯净的内核,对应的系统固件发热量较小。如果产品不需要使用VPU和GPU功能,可以使用该内核;

两者的具体差异如下:
M1-plus-3x-4x.png

4.3.3 TF卡启动系统

4.3.3.1 制作Debian/Ubuntu系统TF卡
  • 将Debian/Ubuntu系统固件和烧写工具win32diskimager.rar分别解压,在Windows下插入TF卡(限4G及以上的卡),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win32diskimager 工具,

在win32diskimager工具的界面上,选择你的TF卡盘符,选择系统固件,点击 Write 按钮烧写即可。

  • 当制作完成TF卡后,拔出TF卡插入M1 Plus的BOOT卡槽,上电启动(注意,这里需要5V/2A的供电),你可以看到绿灯常亮以及蓝灯闪烁,这时你已经成功启动Debian/Ubuntu系统。
4.3.3.2 制作Android系统TF卡

注:烧写Android系统时,必须先格式化TF卡。

  • 以管理员权限运行HDDLLF.4.40软件,并且格式化SD卡,格式化后把卡从电脑拔出来,再把卡插入电脑,使用Windows自带的格式化程序把SD卡格式化成FAT32格式,格式化后把卡拔出来;
  • 将Android固件和烧写工具PhoenixCard_V310.rar分别解压,在Windows下插入TF卡(限4G及以上的卡)。

以管理员身份运行PhoenixCard, 在PhoenixCard的界面上,选择你的TF卡盘符,镜像文件选择为Android系统固件,烧写模式选择卡启动,点击 烧录 按钮烧写即可。

  • 当制作完成TF卡后,拔出TF卡插入M1 Plus的BOOT卡槽,上电启动(注意,这里需要5V/2A的供电),你可以看到绿灯常亮以及蓝灯闪烁,这时你已经成功启动Android系统。

4.3.4 烧写Linux系统到eMMC

  • 将eflasher系统固件和烧写工具win32diskimager.rar分别解压,在Windows下插入TF卡(限8G及以上的卡),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win32diskimager 工具,

在win32diskimager工具的界面上,选择你的TF卡盘符,选择系统固件,点击 Write 按钮烧写即可。

  • 当制作完成TF卡后,拔出TF卡插入M1 Plus的BOOT卡槽,上电启动(注意,这里需要5V/2A的供电),你可以看到绿灯常亮以及蓝灯闪烁,这时你已经成功启动eflasher系统。
  • 接上HDMI显示器和USB鼠标,在显示器上选择需要烧写到eMMC的系统:

eflasher
如果不想连接HDMI,可以在命令行终端中通过执行下列命令进行烧写:

$ su root
$ eflasher

root用户的密码是fa,然后输入数字并回车选择想要安装到eMMC的系统,然后输入yes并回车确定开始烧写:
eflasher-console
等待烧写完毕后,断电并从BOOT卡槽中取出TF卡,此时再上电就会从eMMC启动系统了。

5 Debian系统的使用

5.1 连接有线网络

  • Debian系统在启动前,只要接上网线,系统启动后则会自动分配IP地址,不需要额外去配置。

5.2 连接无线网络

Debian系统使用NetworkManager来管理网络。

在Debian的桌面环境下,点击桌面任务栏右下角的网络图标,会弹出 NetworkManger 的菜单,列出当前的网络连接状态,如果有WiFi网络,会列出周边的无线热点,如下图所示:
NetworkManagerIcon
你可以点击菜单上的无线热点,即可连接到该热点,如果热点是加密的,会弹出密码输入框提示你输入密码。
想进一步了解网络连接相关的内容,可参考这个页面:NetworkManager

无论是SD WiFi还是USB WiFi, 它们的连接方式都是一样的。正基科技的APXX系列芯片属于SD WiFi,另外系统默认也已经支持市面上众多常见的USB WiFi,已测试过的USB WiFi型号如下:

序号 型号
1 RTL8188CUS/8188EU 802.11n WLAN Adapter
2 RT2070 Wireless Adapter
3 RT2870/RT3070 Wireless Adapter
4 RTL8192CU Wireless Adapter
5 小米WiFi mt7601
6 5G USB WiFi RTL8821CU
7 5G USB WiFi RTL8812AU

目前使用 NetworkManager 工具来管理网络,其在命令行下对应的命令是 nmcli,要连接WiFi,相关的命令如下:

  • 切换到root账户
$ su root
  • 查看网络设备列表
$ nmcli dev

注意,如果列出的设备状态是 unmanaged 的,说明网络设备不受NetworkManager管理,你需要清空 /etc/network/interfaces下的网络设置,然后重启.

  • 开启WiFi
$ nmcli r wifi on
  • 扫描附近的 WiFi 热点
$ nmcli dev wifi
  • 连接到指定的 WiFi 热点
$ nmcli dev wifi connect "SSID" password "PASSWORD" ifname wlan0

请将 SSID和 PASSWORD 替换成实际的 WiFi名称和密码。
连接成功后,下次开机,WiFi 也会自动连接。

更详细的NetworkManager使用指南可参考这篇文章: Use NetworkManager to configure network settings

如果你的USB WiFi无法正常工作, 大概率是因为文件系统里缺少了对应的USB WiFi固件。对于Debian系统, 可以在Debian-WiFi里找到并安装USB WiFi芯片的固件。而对于Ubuntu系统, 则可以通过下列命令安装所有的USB WiFi固件:

$ apt-get install linux-firmware

一般情况下, 各种WiFi芯片的固件都存放在/lib/firmware目录下。

5.3 配置WiFi无线热点

执行以下命令进入AP模式:

$ su root
$ turn-wifi-into-apmode yes

这时会提示你输入WiFi热点的名称和密码,按提示操作即可。
操作成功后,你可以在电脑/手机上搜索并连接热点,然后通过192.168.8.1这个地址来登录开发板:

$ ssh root@192.168.8.1

在提示输入密码时,输入预设的密码fa,即可登入。

为了保证ssh的流畅,用以下命令关闭wifi的省电模式:

$ iwconfig wlan0 power off

要切换回普通的Station模式,输入如下命令:

$ turn-wifi-into-apmode no

5.4 安装Debian软件包

我们提供的是标准的Debian jessie系统,你可以使用apt-get等命令来安装软件包,如果板子是首次运行,需要先用以下命令更新软件包列表:

apt-get update

然后就可以安装软件包了,例如要安装ftp服务器,使用以下命令:

apt-get install vsftpd

如果软件包下载速度不理想,你可以编辑 /etc/apt/sources.list 更换一个更快的源服务器,这个网址[1]有一份完整的源镜像服务器列表,注意要选用一个带armhf架构的。

5.5 选择系统默认音频设备

如果当前系统存在多个音频设备, 例如HDMI-Audio、3.5mm耳机座、I2S-Codec时, 可以通过下列操作设置系统默认使用的音频设备。

  • 启动板子后,执行以下步骤安装alsa包:
$ apt-get update
$ apt-get install libasound2
$ apt-get install alsa-base
$ apt-get install alsa-utils
  • 安装好需要的库后,查看系统当前所有的声卡设备的序列号。这里假设aplay的输出如下, 并不是真实情况,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的修改:
$ aplay -l
card 0: HDMI
card 1: 3.5mm codec
card 2: I2S codec

上面的信息表示card 0代表HDMI-Audio,card 1代表3.5mm耳机座, card 2代表I2S-Codec,修改配置文件/etc/asound.conf如下表示选择HDMI-Audio:

pcm.!default {
    type hw
    card 0
    device 0
}
 
ctl.!default {
    type hw
    card 0
}

如果将card 0修改为card 1, 则表示选择3.5mm耳机座, 以此类推。
拷贝一首 .wav 格式的音乐到开发板上,播放音乐:

$ aplay /root/Music/test.wav

可以听见从系统默认的音频设备里输出音频。
如果您使用的开发板是H3/H5/H2+系列并且使用的是主线内核,那么更简便的方法是使用npi-config

5.6 通过VNC和SSH登录系统

如果你不想连接HDMI,可以使用手机或电脑到这里下载并安装一个名为VNC Viewer的软件,用VNC连接到开发板,默认的端口号为1,密码为:fa123456 。
以下是在iPhone上用VNC登录的画面:
VNC to NanoPi2
如果你不想连接HDMI和串口模块,可以通过SSH协议登录系统。假设通过路由器查看到开发板的IP地址为192.168.1.230,你可以在PC机上执行如下命令登录系统:

$ ssh root@192.168.1.230

密码为fa。

5.7 连接USB摄像头模块(FA-CAM202)

FA-CAM202是一款200万像素的USB摄像头模块。
连接摄像头后,在Debian系统点击左下角的菜单键“Other”-->xawtv,打开USB Camera软件。进入“welcome to xawtv!”,选择OK即可进行拍照。

5.8 连接摄像头测试OpenCV

OpenCV的全称是Open Source Computer Vision Library,是一个跨平台的计算机视觉库。
执行以下步骤测试OpenCV:

  • 连接网线,然后启动系统,在HDMI界面下进行登录操作。
  • 安装opencv库,执行命令:
$ apt-get update
$ apt-get install libcv-dev libopencv-dev
  • 参考前面章节,确保摄像头工作正常:
  • 运行OpenCV官方C++示例代码,执行下列命令编译运行:
$ cd /home/fa/Documents/opencv-demo
$ make
$ ./demo

5.9 连接DVP摄像头模块(CAM500B)

对于NanoPi-M1-Plus,CAM500B可配合Linux-3.4内核和Linux-4.14内核使用。
CAM500B是一款500万像素摄像头模块,以DVP并行信号输出,详细信息请参考Matirx-CAM500B的介绍章节。

连接开发板和摄像头,然后上电启动系统,连接网络,以root用户登录终端并编译运行mjpg-streamer:

$ cd /root/C/mjpg-streamer
$ make
$ ./start.sh

请自行修改start.sh, 确保使用正确的/dev/videoX节点, 下列命令可以用来确定摄像头的video节点:

$ apt-get install v4l-utils
$ v4l2-ctl -d /dev/video0 -D
Driver Info (not using libv4l2):
        Driver name   : sun6i-video
        Card type     : sun6i-csi
        Bus info      : platform:camera
        Driver version: 4.14.0
	...

上述信息表示/dev/video0是摄像头的设备节点。mjpg-streamer是一个开源的网络视频流服务器,在板子上成功运行mjpg-streamer后会打印下列信息:

$ ./start.sh 
 i: Using V4L2 device.: /dev/video0
 i: Desired Resolution: 1280 x 720
 i: Frames Per Second.: 30
 i: Format............: YUV
 i: JPEG Quality......: 90
 o: www-folder-path...: ./www/
 o: HTTP TCP port.....: 8080
 o: username:password.: disabled
 o: commands..........: enabled

start.sh脚本里执行了下列2个命令:

export LD_LIBRARY_PATH="$(pwd)"
./mjpg_streamer -i "./input_uvc.so -d /dev/video0 -y 1 -r 1280x720 -f 30 -q 90 -n -fb 0" -o "./output_http.so -w ./www"

mjpg_streamer相关参数的含义如下:
-i: 选择输入插件,input_uvc.so表示从摄像头采集数据;
-o: 选择输出插件,output_http.so表示使用http协议传输数据;
-d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摄像头设备节点;
-y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摄像头采集数据的格式,1:yuyv, 2:yvyu, 3:uyvy 4:vyuy,如果不使用-y参数,则表示采集MJPEG格式;
-r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摄像头采集分辨率;
-f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想使用的摄像头采集fps,具体是否支持依赖于驱动;
-q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libjpeg软编码的图像质量;
-n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 禁止dynctrls功能;
-fb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 指定是否在/dev/fbX上显示采集的图像;
-w: 输出插件的子参数, 指定包含网页的目录;

成功运行start.sh脚本后,假设开发板的IP地址为192.168.1.230,在PC的浏览器中输入 192.168.1.230:8080 就能浏览摄像头采集的画面了,效果如下:
mjpg-streamer-cam500a
mjpg-streamer是用libjpeg对摄像头数据进行软编码,Linux-4.14内核的ROM目前并不支持视频硬编码, 但是如果使用H3板子 + Linux-3.4内核的ROM的话, 可以使用ffmpeg对摄像头数据进行硬编码,这样能大大降低CPU的占用率并提高编码速度:

$ ffmpeg -t 30 -f v4l2 -channel 0 -video_size 1280x720 -i /dev/video0 -pix_fmt nv12 -r 30 -b:v 64k -c:v cedrus264 test.mp4

默认会录制30秒的视频,输入q能终止录制。录制完成后会在当前目录生成一个名为test.mp4的视频文件,可将其拷贝到PC上进行播放验证。

5.10 命令行查看CPU工作温度

在串口终端执行如下命令,可以快速地获取CPU的当前温度和运行频率等信息:

cpu_freq

5.11 测试GPU

注意: 该功能仅支持使用Linux-3.4.y的系统固件。
启动系统,在HDMI界面下进行登录操作,打开终端并运行命令:

$ glmark2-es2

测试效果如下:
m1-gpu-glmark2

5.12 测试VPU

注意: 该功能仅支持使用Linux-3.4.y的系统固件。
访问此处下载地址的test-video目录下载视频文件,启动系统,在HDMI界面下登录系统,打开终端并运行命令:

$ sudo apt-get install mpv
$ video_play mpv ./big_buck_bunny_1080p_H264_AAC_25fps_7200K.MP4

经测试,可流畅硬解播放1080p视频。

6 FriendlyCore的使用

6.1 介绍

FriendlyCore,是一个没有X-windows环境,基于Ubuntu core构建的系统,使用Qt-Embedded作为图形界面的轻量级系统,兼容Ubuntu系统软件源,非常适合于企业用户用作产品的基础OS。

本系统除了保留Ubuntu Core的特性以外,还包括以下特性:

  • 集成Qt4.8;
  • 集成NetworkManager网络管理器;
  • 集成bluez等蓝牙相关软件包;
  • 集成alsa相关软件包;
  • 集成命令行系统配置工具npi-config;
  • 集成Python GPIO模块RPiGPIO;
  • 集成Python/C语言编写的demo程序,位于/root目录;
  • 使能512M的swap分区;

6.2 运行FriendlyCore

  • 对于有HDMI接口的板子,如果要在电视上进行操作,您需要连接USB鼠标和键盘。
  • 如果您需要进行内核开发,最好选购一个串口配件,连接了串口,则可以通过串口终端对开发板进行操作。

使用串口模块能有效地提升开发效率,以下是串口模块的连接方法:
接上串口后,您可以选择从串口模块的DC口或者从MicroUSB口 (如果有) 进行供电:
PSU-ONECOM-NanoPi-M1-Plus.jpg
也可以使用USB转串口模块调试,请注意需要使用5V/2A电源给开发板MicroUSB供电:
USB2UART-M1-Plus.jpg

  • FriendlyCore默认帐户:

普通用户:

   用户名: pi
   密码: pi

Root用户:

   用户名: root
   密码: fa

默认会以 pi 用户自动登录,你可以使用 sudo npi-config 命令取消自动登录。

  • 更新软件包:
$ sudo apt-get update

6.3 开发Qt应用

请参考 How to Build and Install Qt Application for FriendlyELEC Boards/zh

6.4 开机自动运行Qt示例程序

使用npi-config工具进行开启:

sudo npi-config

进入Boot Options -> Autologin -> Qt/Embedded,选择Enable然后重启即可。

6.5 扩展TF卡文件系统

第一次启动FriendlyCore系统时,系统会自动扩展文件系统分区,请耐心等待,TF卡/eMMC的容量越大,需要等待的时间越长,进入系统后执行下列命令查看文件系统分区大小:

df -h

6.6 使用蓝牙传输文件

以传输文件到手机为例进行说明,首先,将你的手机蓝牙设置为可侦测状态,然后执行以下命令开始蓝牙搜索:

hcitool scan


搜索到设备时,结果举例如下:

Scanning ...
    2C:8A:72:1D:46:02   HTC6525LVW

这表示搜索到一台名为HTC6525LVW的手机,我们记下手机名称前面的MAC地址,然后用sdptool命令查看该手机支持的蓝牙服务:

sdptool browser 2C:8A:72:1D:46:02

注:上述命令中的MAC地址请替换成手机实际的蓝牙MAC地址
这个命令会详细列出手机蓝牙所支持的协议,我们需要关心的是一个名为 OBEX Object Push 的文件传输服务,以HTC6525LVW手机为例,其显示结果如下所示:

Service Name: OBEX Object Push
Service RecHandle: 0x1000b
Service Class ID List:
  "OBEX Object Push" (0x1105)
Protocol Descriptor List:
  "L2CAP" (0x0100)
  "RFCOMM" (0x0003)
    Channel: 12
  "OBEX" (0x0008)
Profile Descriptor List:
  "OBEX Object Push" (0x1105)
    Version: 0x0100

从上面的信息可以看到,这个手机的OBEX Object Push服务的所用的频道是12, 我们需要将它传递给obexftp命令,最后发起文件传输请求的命令如下:

obexftp --nopath --noconn --uuid none --bluetooth -b 2C:8A:72:1D:46:02 -B 12 -put example.jpg

注:上述命令中的MAC地址、频道和文件名请替换成实际的

执行上述命令后,请留意手机屏幕,正常情况下手机会弹出配对和接收文件的提示,确定后就开始文件传輪了。

蓝牙常见问题:
1) 开发板上找不到蓝牙设备, 可尝试用以下命令开启蓝牙:

rfkill unblock 0

2) 提示找不到相关命令,可尝试用以下命令安装相关软件:

apt-get install bluetooth bluez obexftp openobex-apps python-gobject ussp-push

6.7 连接WiFi

无论是SD WiFi还是USB WiFi, 它们的连接方式都是一样的。正基科技的APXX系列芯片属于SD WiFi,另外系统默认也已经支持市面上众多常见的USB WiFi,已测试过的USB WiFi型号如下:

序号 型号
1 RTL8188CUS/8188EU 802.11n WLAN Adapter
2 RT2070 Wireless Adapter
3 RT2870/RT3070 Wireless Adapter
4 RTL8192CU Wireless Adapter
5 小米WiFi mt7601
6 5G USB WiFi RTL8821CU
7 5G USB WiFi RTL8812AU

目前使用 NetworkManager 工具来管理网络,其在命令行下对应的命令是 nmcli,要连接WiFi,相关的命令如下:

  • 切换到root账户
$ su root
  • 查看网络设备列表
$ nmcli dev

注意,如果列出的设备状态是 unmanaged 的,说明网络设备不受NetworkManager管理,你需要清空 /etc/network/interfaces下的网络设置,然后重启.

  • 开启WiFi
$ nmcli r wifi on
  • 扫描附近的 WiFi 热点
$ nmcli dev wifi
  • 连接到指定的 WiFi 热点
$ nmcli dev wifi connect "SSID" password "PASSWORD" ifname wlan0

请将 SSID和 PASSWORD 替换成实际的 WiFi名称和密码。
连接成功后,下次开机,WiFi 也会自动连接。

更详细的NetworkManager使用指南可参考这篇文章: Use NetworkManager to configure network settings

如果你的USB WiFi无法正常工作, 大概率是因为文件系统里缺少了对应的USB WiFi固件。对于Debian系统, 可以在Debian-WiFi里找到并安装USB WiFi芯片的固件。而对于Ubuntu系统, 则可以通过下列命令安装所有的USB WiFi固件:

$ apt-get install linux-firmware

一般情况下, 各种WiFi芯片的固件都存放在/lib/firmware目录下。

6.8 配置WiFi无线热点

执行以下命令进入AP模式:

$ su root
$ turn-wifi-into-apmode yes

这时会提示你输入WiFi热点的名称和密码,按提示操作即可。
操作成功后,你可以在电脑/手机上搜索并连接热点,然后通过192.168.8.1这个地址来登录开发板:

$ ssh root@192.168.8.1

在提示输入密码时,输入预设的密码fa,即可登入。

为了保证ssh的流畅,用以下命令关闭wifi的省电模式:

$ iwconfig wlan0 power off

要切换回普通的Station模式,输入如下命令:

$ turn-wifi-into-apmode no

6.9 使用蓝牙

输入以下命令搜索周边的蓝牙设备:

$ su root
$ hciconfig hci0 up
$ hcitool scan

使用hciconfig命令来了解接口的状态。

6.10 连接以太网

默认插上网线开机,会自动连接并通过DHCP获取IP地址,如需要配置静态IP地址,请参考 NetworkManager 的相关文档: Use NetworkManager to configure network settings

6.11 访问GPIO/I2C/串口等硬件资源

请参考下面的文档:

6.12 定制命令行的欢迎信息(文字LOGO)

欢迎信息主要是这个目录下的脚本来打印的:

/etc/update-motd.d/

比如要修改 FriendlyELEC 的大字LOGO,可以修改/etc/update-motd.d/10-header 这个文件,比如要将LOGO改为HELLO,可将以下行:

TERM=linux toilet -f standard -F metal $BOARD_VENDOR

改为:

TERM=linux toilet -f standard -F metal HELLO

6.13 修改时区

例如更改为Shanghai时区:

sudo rm /etc/localtime
sudo ln -ls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

6.14 选择系统默认音频设备

如果当前系统存在多个音频设备, 例如HDMI-Audio、3.5mm耳机座、I2S-Codec时, 可以通过下列操作设置系统默认使用的音频设备。

  • 启动板子后,执行以下步骤安装alsa包:
$ apt-get update
$ apt-get install libasound2
$ apt-get install alsa-base
$ apt-get install alsa-utils
  • 安装好需要的库后,查看系统当前所有的声卡设备的序列号。这里假设aplay的输出如下, 并不是真实情况,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的修改:
$ aplay -l
card 0: HDMI
card 1: 3.5mm codec
card 2: I2S codec

上面的信息表示card 0代表HDMI-Audio,card 1代表3.5mm耳机座, card 2代表I2S-Codec,修改配置文件/etc/asound.conf如下表示选择HDMI-Audio:

pcm.!default {
    type hw
    card 0
    device 0
}
 
ctl.!default {
    type hw
    card 0
}

如果将card 0修改为card 1, 则表示选择3.5mm耳机座, 以此类推。
拷贝一首 .wav 格式的音乐到开发板上,播放音乐:

$ aplay /root/Music/test.wav

可以听见从系统默认的音频设备里输出音频。
如果您使用的开发板是H3/H5/H2+系列并且使用的是主线内核,那么更简便的方法是使用npi-config


6.15 连接DVP摄像头模块(CAM500B)

对于NanoPi-M1-Plus,CAM500B可配合Linux-3.4内核和Linux-4.14内核使用。
CAM500B是一款500万像素摄像头模块,以DVP并行信号输出,详细信息请参考Matirx-CAM500B的介绍章节。

连接开发板和摄像头,然后上电启动系统,连接网络,以root用户登录终端并编译运行mjpg-streamer:

$ cd /root/C/mjpg-streamer
$ make
$ ./start.sh

请自行修改start.sh, 确保使用正确的/dev/videoX节点, 下列命令可以用来确定摄像头的video节点:

$ apt-get install v4l-utils
$ v4l2-ctl -d /dev/video0 -D
Driver Info (not using libv4l2):
        Driver name   : sun6i-video
        Card type     : sun6i-csi
        Bus info      : platform:camera
        Driver version: 4.14.0
	...

上述信息表示/dev/video0是摄像头的设备节点。mjpg-streamer是一个开源的网络视频流服务器,在板子上成功运行mjpg-streamer后会打印下列信息:

$ ./start.sh 
 i: Using V4L2 device.: /dev/video0
 i: Desired Resolution: 1280 x 720
 i: Frames Per Second.: 30
 i: Format............: YUV
 i: JPEG Quality......: 90
 o: www-folder-path...: ./www/
 o: HTTP TCP port.....: 8080
 o: username:password.: disabled
 o: commands..........: enabled

start.sh脚本里执行了下列2个命令:

export LD_LIBRARY_PATH="$(pwd)"
./mjpg_streamer -i "./input_uvc.so -d /dev/video0 -y 1 -r 1280x720 -f 30 -q 90 -n -fb 0" -o "./output_http.so -w ./www"

mjpg_streamer相关参数的含义如下:
-i: 选择输入插件,input_uvc.so表示从摄像头采集数据;
-o: 选择输出插件,output_http.so表示使用http协议传输数据;
-d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摄像头设备节点;
-y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摄像头采集数据的格式,1:yuyv, 2:yvyu, 3:uyvy 4:vyuy,如果不使用-y参数,则表示采集MJPEG格式;
-r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摄像头采集分辨率;
-f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想使用的摄像头采集fps,具体是否支持依赖于驱动;
-q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libjpeg软编码的图像质量;
-n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 禁止dynctrls功能;
-fb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 指定是否在/dev/fbX上显示采集的图像;
-w: 输出插件的子参数, 指定包含网页的目录;

成功运行start.sh脚本后,假设开发板的IP地址为192.168.1.230,在PC的浏览器中输入 192.168.1.230:8080 就能浏览摄像头采集的画面了,效果如下:
mjpg-streamer-cam500a
mjpg-streamer是用libjpeg对摄像头数据进行软编码,Linux-4.14内核的ROM目前并不支持视频硬编码, 但是如果使用H3板子 + Linux-3.4内核的ROM的话, 可以使用ffmpeg对摄像头数据进行硬编码,这样能大大降低CPU的占用率并提高编码速度:

$ ffmpeg -t 30 -f v4l2 -channel 0 -video_size 1280x720 -i /dev/video0 -pix_fmt nv12 -r 30 -b:v 64k -c:v cedrus264 test.mp4

默认会录制30秒的视频,输入q能终止录制。录制完成后会在当前目录生成一个名为test.mp4的视频文件,可将其拷贝到PC上进行播放验证。

6.16 连接USB摄像头模块(FA-CAM202)

FA-CAM202是一款200万像素的USB摄像头模块,连接开发板和摄像头,然后上电启动系统,连接网络,以root用户登录终端并编译运行mjpg-streamer:

$ cd /root/C/mjpg-streamer
$ make
$ ./start.sh

请自行修改start.sh, 确保使用正确的/dev/videoX节点, 下列命令可以用来确定摄像头的video节点:

$ apt-get install v4l-utils
$ v4l2-ctl -d /dev/video0 -D
# fa-cam202有2个型号
Driver Info (not using libv4l2):
        Driver name   : uvcvideo
        Card type     : HC 3358+2100: HC 3358+2100  / USB 2.0 Camera: USB 2.0 Camera
        Bus info      : usb-1c1b000.usb-1
	...

上述信息表示/dev/video0是摄像头的设备节点。mjpg-streamer是一个开源的网络视频流服务器,在板子上成功运行mjpg-streamer后会打印下列信息:

$ ./start.sh 
 i: Using V4L2 device.: /dev/video0
 i: Desired Resolution: 1280 x 720
 i: Frames Per Second.: 30
 i: Format............: YUV
 i: JPEG Quality......: 90
 o: www-folder-path...: ./www/
 o: HTTP TCP port.....: 8080
 o: username:password.: disabled
 o: commands..........: enabled

start.sh脚本里执行了下列2个命令:

export LD_LIBRARY_PATH="$(pwd)"
./mjpg_streamer -i "./input_uvc.so -d /dev/video0 -y 1 -r 1280x720 -f 30 -q 90 -n -fb 0" -o "./output_http.so -w ./www"

mjpg_streamer相关参数的含义如下:
-i: 选择输入插件,input_uvc.so表示从摄像头采集数据;
-o: 选择输出插件,output_http.so表示使用http协议传输数据;
-d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摄像头设备节点;
-y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摄像头采集数据的格式,1:yuyv, 2:yvyu, 3:uyvy 4:vyuy,如果不使用-y参数,则表示采集MJPEG格式;
-r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摄像头采集分辨率;
-f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想使用的摄像头采集fps,具体是否支持依赖于驱动;
-q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指定libjpeg软编码的图像质量;
-n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 禁止dynctrls功能;
-fb: 输入插件的子参数, 指定是否在/dev/fbX上显示采集的图像;
-w: 输出插件的子参数, 指定包含网页的目录;

成功运行start.sh脚本后,假设开发板的IP地址为192.168.1.230,在PC的浏览器中输入 192.168.1.230:8080 就能浏览摄像头采集的画面了,效果如下:
mjpg-streamer-cam500a

6.17 查看CPU温度和频率

命令行查看:

$ cpu_freq 
Aavailable frequency(KHz):
        480000 624000 816000 1008000
Current frequency(KHz):
        CPU0 online=1 temp=26548C governor=ondemand freq=624000KHz
        CPU1 online=1 temp=26548C governor=ondemand freq=624000KHz
        CPU2 online=1 temp=26548C governor=ondemand freq=624000KHz
        CPU3 online=1 temp=26548C governor=ondemand freq=624000KHz

上述信息表示当前有4个CPU核在线, 温度均约为26.5摄氏度, 运行的策略均为根据需求来决定运行频率, 当前的运行频率均为624MHz,设置频率的命令如下:

$ cpu_freq -s 1008000
Aavailable frequency(KHz):
        480000 624000 816000 1008000
Current frequency(KHz):
        CPU0 online=1 temp=36702C governor=userspace freq=1008000KHz
        CPU1 online=1 temp=36702C governor=userspace freq=1008000KHz
        CPU2 online=1 temp=36702C governor=userspace freq=1008000KHz
        CPU3 online=1 temp=36702C governor=userspace freq=1008000KHz

上述命令将4个CPU核的频率设置为1008MHz。

6.18 测试红外接收

注意: 请先检查红外接收器是否存在。
红外接收功能默认是关闭的, 可以通过npi-config使能:

$ npi-config
    6 Advanced Options     Configure advanced settings
        A8 IR              Enable/Disable IR
            ir Enable/Disable ir[enabled]

重启系统, 然后使用下列命令测试红外接收:

$ apt-get install ir-keytable
$ echo "+rc-5 +nec +rc-6 +jvc +sony +rc-5-sz +sanyo +sharp +mce_kbd +xmp" > /sys/class/rc/rc0/protocols   # 使能紅外协议
$ ir-keytable -t
Testing events. Please, press CTRL-C to abort.

ir-keytable -t用于检查是否有接收到红外信号, 使用任意遥控器发送按键信息给红外接收器, 可以看到类似下列信息:

1522404275.767215: event type EV_MSC(0x04): scancode = 0xe0e43
1522404275.767215: event type EV_SYN(0x00).
1522404278.911267: event type EV_MSC(0x04): scancode = 0xe0e42
1522404278.911267: event type EV_SYN(0x00).

6.19 运行Qt示例程序

执行以下命令:

$ sudo /opt/QtE-Demo/run.sh

运行结果如下,这是一个开源的QtDemo:
K2-QtE

6.20 Docker在armhf系统下的安装与使用

6.20.1 安装 Docker

执行下列命令:

sudo apt-get update
sudo apt-get install docker.io

6.20.2 测试 Docker

执行下列命令运行一个简单的docker image:
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friendlyarm/debian-jessie-arm-docker
cd debian-jessie-arm-docker
./rebuild-image.sh
./run.sh


6.20.3 烧写Android系统到eMMC

  • 在Ubuntu系统下将Android系统固件和USB烧写工具LiveSuitV306_For_Linux64.zip解压,执行下列命令安装LiveSuit:
$ ./LiveSuit.run

运行LiveSuit:

$ cd /root/Bin/LiveSuit
$ ./LiveSuit.sh

点击Image按钮选择Android系统固件

  • 参考http://wiki.friendlyarm.com/wiki/index.php/NanoPi_M1_Plus/zh#.E7.BC.96.E8.AF.91U-boot 制作一张带U-boot的TF卡;
  • 制作完成TF卡后,拔出TF卡插入板子的BOOT卡槽,使用MicroUSB线连接板子和PC机,此时板子会上电启动并运行U-boot,键盘敲入任意按键进行U-boot命令行模式,执行下列命令进行USB下载模式:
$ efex

此时PC机上的LiveSuit工具会弹出是否进行烧写的提示,如下:
Sunxi-livesuit-detect.png 点击Yes按钮,开始通过USB将Android系统固件烧写到eMMC中。等待烧写完毕后,断电并从BOOT卡槽中取出TF卡,此时再上电就会从eMMC启动系统了。

7 如何编译Debian/Ubuntu系统的BSP

7.1 使用开源社区主线BSP

M1-Plus现已支持使用Linux-4.x.y内核,关于H3芯片系列开发板使用主线U-boot和Linux-4.x.y的方法,请参考维基:Mainline U-boot & Linux

7.2 使用全志原厂BSP

7.2.1 准备工作

访问此处下载地址的sources/nanopi-h3-bsp目录,下载所有压缩文件,使用7-Zip工具解压后得到lichee目录和android目录,请务必保证这2个目录位于同一个目录中,如下:

$ ls ./
android lichee

也可以从github上克隆lichee源码:

$ 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friendlyarm/h3_lichee.git lichee

注:lichee是全志为其CPU的板级支持包所起的项目名称,里面包含了U-boot,Linux等源码和众多的编译脚本。

7.2.2 安装交叉编译器

访问此处下载地址的toolchain目录,下载交叉编译器gcc-linaro-arm.tar.xz,将该压缩包放置在lichee/brandy/toochain/目录下即可,无需解压。

7.2.3 编译lichee源码

编译全志 H3 的BSP源码包必须使用64bit的Linux PC系统,并安装下列软件包,下列操作均基于Ubuntu-14.04 LTS-64bit:

$ sudo apt-get install gawk git gnupg flex bison gperf build-essential \
zip curl libc6-dev libncurses5-dev:i386 x11proto-core-dev \
libx11-dev:i386 libreadline6-dev:i386 libgl1-mesa-glx:i386 \
libgl1-mesa-dev g++-multilib mingw32 tofrodos \
python-markdown libxml2-utils xsltproc zlib1g-dev:i386

编译lichee源码包,执行命令:

$ cd lichee/fa_tools
$ ./build.sh -b nanopi-m1-plus -p linux -t all

该命令会一次性编译好U-boot、Linux内核和模块。
lichee目录里内置了交叉编译器,当进行源码编译时,会自动使用该内置的编译器,所以无需手动安装编译器。

下列命令可以更新TF卡上的U-boot:

$ cd lichee/fa_tools/
$ ./fuse.sh -d /dev/sdX -p linux -t u-boot

/dev/sdX请替换为实际的TF卡设备文件名。
内核boot.img和驱动模块均位于linux-3.4/output目录下,将boot.img拷贝到TF卡的boot分区的根目录即可更新内核。

7.2.4 编译U-boot

注意: 必须先完整地编译整个lichee目录后,才能进行单独编译U-boot的操作。
如果你想单独编译U-boot,可以执行命令:

$ cd lichee/fa_tools/
$ ./build.sh -b nanopi-m1-plus -p linux -t u-boot

下列命令可以更新TF卡上的U-boot:

$ cd lichee/fa_tools/
$ ./fuse.sh -d /dev/sdX -p linux -t u-boot

/dev/sdX请替换为实际的TF卡设备文件名。

7.2.5 编译Linux内核

注意: 必须先完整地编译整个lichee目录后,才能进行单独编译Linux内核的操作。
如果你想单独编译Linux内核,可以执行命令:

$ cd lichee/fa_tools/
$ ./build.sh -b nanopi-m1-plus -p linux -t kernel

编译完成后内核boot.img和驱动模块均位于linux-3.4/output目录下,将boot.img拷贝到TF卡的boot分区的根目录即可。

7.2.6 清理lichee源码

$ cd lichee/fa_tools/
$ ./build.sh -b nanopi-m1-plus -p linux -t clean

8 Android系统的使用

8.1 使用红外遥控器(RC-100)

启动Android系统后,可用红外遥控器(型号为RC-100)进行远程操控。
RC-100上的按键功能如下:

按键名称 按键功能
POWER 开机/关机
F1 搜索
F2 打开浏览器
F3 进入/退出鼠标模式
UP 向上移动
DOWN 向下移动
LEFT 向左移动
RIGHT 向右移动
OK 确认
音量- 减小音量
音量静音 静音
音量+ 增大音量
SETTING 打开设置
HOME 回到主界面
BACK 返回上一个界面

Android系统第一次启动时,需要点击屏幕上的按钮完成教学示范,用户可以按下 F3 进入鼠标模式,然后配合上下左右和OK按键完成教学操作。

8.2 播放4K视频

访问此处下载地址的test-video目录,下载4K视频文件4K-Chimei-inn-60mbps.mp4,将其拷贝到SD卡或者U盘上。
在M1 Plus上启动并运行Android系统,将带有视频文件的SD卡或者U盘接到M1 Plus上,通过文件浏览器ESFileExplorer找到视频文件,点击视频文件并选择使用系统自带应用Gallery播放视频,即可观看影片。
经测试,将视频文件拷贝到U盘播放效果会更佳。

9 如何编译Android系统的BSP

9.1 准备工作

访问此处下载地址的sources/nanopi-h3-bsp目录,下载所有压缩文件,使用7-Zip工具解压后得到lichee目录和android目录,请务必保证这2个目录位于同一个目录中,如下:

$ ls ./
android lichee

也可以从github上克隆lichee源码:

$ 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friendlyarm/h3_lichee.git lichee

注:lichee是全志为其CPU的板级支持包所起的项目名称,里面包含了U-boot,Linux等源码和众多的编译脚本。

编译全志 H3 的BSP源码包必须使用 64bit 的Linux系统,并安装下列软件包,下列操作均基于Ubuntu-14.04 LTS-64bit:

$ sudo apt-get install gawk git gnupg flex bison gperf build-essential \
zip curl libc6-dev libncurses5-dev:i386 x11proto-core-dev \
libx11-dev:i386 libreadline6-dev:i386 libgl1-mesa-glx:i386 \
libgl1-mesa-dev g++-multilib mingw32 tofrodos \
python-markdown libxml2-utils xsltproc zlib1g-dev:i386

9.2 安装交叉编译器

访问此处下载地址的toolchain目录,下载交叉编译器压缩包gcc-linaro-arm.tar.xz,然后将该压缩包放置在lichee/brandy/toochain/目录下即可,无需解压。

9.3 编译Android

  • 搭建编译环境

搭建编译Android的环境建议使用64位的Ubuntu-14.04 LTS-64bit,安装需要的包即可。

$ sudo apt-get install bison g++-multilib git gperf libxml2-utils make python-networkx zip flex libncurses5-dev zlib1g-dev gawk minicom

更多说明可查看:android_initializing

  • 安装JDK

使用JDK1.6.0_45版本,下载和安装说明请查看Oracle官方网址:Oracle JDK ,这里假设JDK已经成功安装到路径/usr/lib/jvm/下。

  • 编译系统
$ cd lichee/fa_tools/
$ ./build.sh -b nanopi-m1-plus -p android -t all
$ cd ../../android
$ export PATH=/usr/lib/jvm/jdk1.6.0_45/bin:$PATH
$ ./build.sh -b nanopi-m1-plus

上述命令会编译lichee目录和android目录,编译完成后会在lichee/tools/pack/目录下生成Android系统固件sun8iw7p1_android_nanopi-m1-plus_uart0.img。

9.4 清理lichee源码

$ cd lichee/fa_tools/
$ ./build.sh -b nanopi-m1-plus -p android -t clean

10 固件下载地址

  • NanoPi M1 Plus 固件下载:[2]

11 3D打印文件下载

  • NanoPi M1 Plus 3D打印外壳:[3]

3D打印M1 Plus

12 NanoPi M1 Plus初学者入门开发教程

13 资源链接

14 更新日志

14.1 2017-07-05

nanopi-m1-plus_debian-jessie_4.11.2_20170705:

  • 使用NetworkManager作为网络管理工具;
  • Linux-4.x主线内核支持I2S0和NanoHat PCM5102A;
  • Linux-4.x主线内核支持Matrix-2'8_SPI_Key_TFT;
  • 优化内存使用策略,提升系统稳定性;

nanopi-m1-plus_friendlycore-xenial_4.11.2_20170705:

  • Linux-4.x主线内核支持I2S0和NanoHat PCM5102A;
  • Linux-4.x主线内核支持Matrix-2'8_SPI_Key_TFT;
  • 优化内存使用策略,提升系统稳定性;

14.2 2017-06-09

  • 添加Linux4.x.y和Linux3.4.y系统固件差异的说明
  • 添加FriendlyCore系统的使用说明
  • 简化全志原厂BSP的编译操作;

14.3 2017-05-31

nanopi-m1-plus_debian-jessie_4.11.2_20170531:
nanopi-m1-plus_eflasher_4.11.2_20170531:
nanopi-m1-plus_friendlycore-xenial_4.11.2_20170531:

  • 升级U-boot版本到2017.05;
  • 升级Linux内核版本到4.11.2;

14.4 2017-05-25

nanopi-m1-plus_debian-jessie_3.4.39_20170525:

  • 文件系统保持nanopi-m1-plus_debian-jessie_4.11.0_20170519一致;
  • 添加npi-config功能;

nanopi-m1-plus_friendlycore-xenial_3.4.39_20170525:

  • 文件系统保持nanopi-m1-plus_friendlycore-xenial_4.11.0_20170519一致;
  • 添加npi-config功能;
  • 禁止开机运行Qt-demo;
  • 添加开机欢迎界面;
  • 修复DVP摄像头cam500B无法使用ffmpeg录制视频的问题;

nanopi-m1-plus_eflasher_3.4.39_20170525:

  • 文件系统保持和nanopi-m1-plus_eflasher_4.11.0_20170519一致;

14.5 2017-05-23

nanopi-m1-plus_android_20170523:

  • 修复千兆以太网/WiFi/BT无法使用的问题;

14.6 2017-05-19

nanopi-m1-plus_debian-jessie_4.11.0_20170519:

  • 首次发布基于Linux-4.x.y内核的debian系统;

nanopi-m1-plus_friendlycore-xenial_4.11.0_20170519:

  • 首次发布基于Linux-4.x.y内核的ubuntu-core系统;

nanopi-m1-plus_eflasher_4.11.0_20170519:

  • 首次发布基于Linux-4.x.y内核的eflasher系统;

14.7 2017-04-18

Ubuntu-Core系统更新如下:

  • 修改了登录欢迎界面,当用户登录时会打印系统的基本状态信息;
  • 增加 npi-config 工具,npi-config是一个命令行下的系统配置工具,可以对系统进行一些初始化的配置,可配置的项目包括:用户密码、系统语言、时区、Hostname、SSH开关、自动登录选项等,在命令行执行以下 sudo npi-config 即可进入;
  • 预装NetworkManager作为网络管理工具;
  • 新增pi用户,并配置为自动登录,自动登录特性可以使用npi-config工具配置;

14.8 2017-02-04

  • 修复Debian系统和Ubuntu-Core系统USB WiFi无法使用的问题;
  • 将Ubuntu-Core系统的版本号从15.10升级到16.04;

14.9 2017-02-27

  • M1 Plus的ROM支持WiFi芯片AP6212A;

14.10 2017-02-28

  • M1 Plus的ROM支持以太网使用唯一MAC地址的功能;